
要具备专业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具备了专业能力,你就具备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具备了专业能力之后,下一个台阶便是管理能力的打造,这是对主管级管理干部的基本要求。在专业能力基础上的组织、沟通能力,是这一阶段需要刻意培养的。跨上了这一台阶,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部门负责人。
所谓领导能力,说穿了,就是率领团队打胜仗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你应当清晰地描述出企业的愿景,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这时候,局部的管理能力就不够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在具备了领导能力以后,下一个目标便是高级领导干部了。要上升到这一高度,你就必须具备领袖魅力。
除此之外,领导干部还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催生的紧迫感,紧迫感催生压力感,压力感激发责任感,责任感提升到了一定高度便是使命感。
紧迫感并不是表面上的忙碌、焦虑和紧张,而是对变化的准备,是随时迎接挑战的信心,还有未雨绸缪的智慧。它既是管理干部日渐成长、成熟的标志,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管理干部首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不仅要在实践中向优秀者学习,还要有意识地“充电”。要时刻牢记企业的发展目标,满怀激情地去拼搏,并抓住机会马上行动,这才是最现实的紧迫感。小孩子玩陀螺,在陀螺快要倒地时就会猛抽一鞭子,只有这样,陀螺才会持续旋转。压力感来源于我们始终秉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来源于我们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怀揣着企业的价值观,将压力感、责任感、使命感贯穿于紧迫感之中,全力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企业管理者的一种境界。
领导干部怎么管人与用人


那么如上“四力”与“四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怎么管人与用人。严格管理对基础员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就像红绿灯,没有摄像头,每个人都会闯。好的管理干部都有如下共同点:管理严格、执行标准、沉得下去、检查到位、非常用心、热情度高。管理员工的“三步曲”:热诚关心,悉心引导,严格要求。
企业管理本质上就是怎么用人,在用人问题上,要解决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把彻底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成管理干部,让他们来带领其他员工共同发展。一定要让下属感觉到你真诚地希望他成长,要让下属的亮点随时表现出来,以树立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一个员工的智慧跟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相比肯定是不够的,要建立有利于工作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习惯上过于自我的人不能作为管理干部来培养。在企业真正做出成绩的人不是反应快的人,而是持续、认真、执着的人。企业要用的人就是适合企业的人。
那么在面对员工的选、用、育、留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员工划分为五类人:可以提拔的、计划培养的、适合教育的、适当限制的、准备开除的。
企业内部一定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前两类人茁壮成长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着力引导第三类人向好的方向转变,要坚决扼制后两类人,尤其是最后一类人的生存空间,要发现一个开除一个。